千禧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住宿成本的增加推动他们向“共享居住”转变
2018年1月29日,上海——根据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报告“《缩小居住差距》”中显示,当今亚洲地区的千禧一代已不满足于仅仅共享办公空间与交通工具,他们倾向于一种新的共享形式——共享居住,即具有相同兴趣和生活方式的人们选择合住在大的共享空间中。
研究表明,共享居住正在亚洲获得稳步发展,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中国尤其如此。尽管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以合租形式生活在许多国家很常见,但共享居住却与单纯的合租不尽大不相同,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有专人对共享空间进行专业化管理。
什么是共享居住?
共享居住是一种现代共享房屋的居住方式,具有相同兴趣和价值观的人们选择合住在一个大型的共享空间中。
大多数共享居住品牌运营商都强调其“社区”属性,从而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内容:从提供瑜伽课程、电影放映、三餐和免费饮料,到邀请演讲嘉宾来举行沟通交流活动,再到针对个人兴趣而举办培训班,应有尽有。对于许多人而言,共享居住与其他类型的房屋租赁,如单身公寓和服务式公寓等的不同之处,正是在于被专业管理和运营的共享空间之中。
仲量联行香港研究部负责人马安平表示,“对于暂时没有购买住宅意向的人而言,共享居住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既满足需求、且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成为了住在父母房产内、租赁单间或是与人合租之外的另一选择。此外,大多数共享居住方案所着重推广的‘“社区元素’”有望改善居民的总体福祉水平。”
共享居住在中国
在中国共享居住的概念始于2012年,从“YOU+国际青年社区”开始,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涌现出近90家共享居住品牌运营商。其中,“万科泊寓”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共享居住运营商,管理着6万多套公寓;而“YOU+”运营着16处物业;与此同时“魔方公寓”已布局了约1万5千套公寓;另外“自如”运营着7处物业;还有“未来域”管理着约1万套公寓。
“中国千禧一代的共享居住需求巨大。仅过去五年,全国便新增了4300万大学毕业生。鉴于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的现实,他们需要至少3-5年才能开始购买自己的住房。这意味着对于这些城市新居民来说,他们的首个“家”极大可能性会是租赁住房。因此,共享居住绝对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仲量联行中国研究部负责人周志锋如是说。
受联合办公蓬勃发展的启发,一些共享居住品牌运营商正试图使得其租户能够更好地将工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比如北京的共享居住初创公司“共享际”所提供的服务便超越了一般居住范畴:为居住者提供开放式办公空间、餐厅、健身房和活动场所等便利设施。
投资者目光转向共享居住空间
在购买住房的高门槛和住房供应短缺的共同作用下,共享居住市场对投资者和现有物业业主都颇具吸引力,特别是酒店行业。不过在短期内,中国的共享租赁市场若要蓬勃发展,尚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房间大小接近,并拥有成熟的运营团队,经济型精品酒店是改造为共享居住空间的首选物业类型。”周志锋表示。“但除此之外,将其他类型物业改造成共享居住空间都必须经过复杂的法律和规划流程,也因此会增加财务和时间成本。”
马安平认为,“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房屋使用期限和折旧。许多新建的共享居住房屋都采用现代化装修和装饰,但这些共享空间在经过多年使用磨损之后,是否能保持吸引力,还取决于品牌运营商是否愿意持续投入维护费用。”